2010年5月30日 星期日

夏季旅遊 「旅行者腹瀉」來攪局

  夏天是旅遊的旺季,但出門旅遊時最怕因環境改變或飲食習慣的差異,無法適應造成「旅行者腹瀉」而掃興,一般旅行者腹瀉多以發生於較落後國家或衛生條件較差的地區,主要原因是食用當地不乾淨的食物所引起。

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藥劑科藥師林良彥表示,旅行者腹瀉是藉由糞口傳染所造成的疾病,為接觸到受污染食物或水造成,污染源主要是細菌感染所致,常見的致病原有大腸桿菌、志賀氏桿菌、沙門氏桿菌、寄生蟲感染或病毒感染等,因此出門旅遊應盡量避免生食、未裝瓶的水及冰品等,另外攤販的食品也要特別注意衛生。

  大多數「旅行者腹瀉」症狀會出現噁心、嘔吐、腹瀉、腹部絞痛、發燒等,該症狀大約會持續3至4天,通常不需特別治療即可痊癒,但也有10%的人會拖至一星期以上也未見好轉,若患者腹瀉帶血、發高燒,症狀嚴重則須立即求醫。此外,男女發生率差不多,小孩症狀通常較大人嚴重。

  若旅行中發生腹瀉,最好方式是儘速就醫,症狀輕微者,可適度補充水份及電解質,市面上有口服電解質液及電解質錠劑可泡水服用,若一時找不到,可用加溫開水稀釋過的運動飲料、蘇打水、果汁替代。飲食方面則以清淡為主,可吃一些高澱粉食物,如土司、蘇打餅或不油膩的鹹餅乾,避免服用奶類、乳製品。

  林良彥建議,一旦在高風險區遊玩發生旅行者腹瀉,應尋求適當醫療協助,而非自行購藥服用,另外事前加強對疾病的認知,不濫用抗生素,並保持愉快身心,這樣才能讓自己玩的盡興又無後顧之憂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